章原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没有,伊灵本来就很优秀,特别是英语和语文,比我还要好!
今年高考,我英语和语文没有发挥好。”
郑启思哈哈一笑,说:“去年的理科状元,今年的理科探花,你还要多好?
数学一首是伊灵的短板,没有你的指点,她这次数学不可能考满分,她还跟我说,最后一道压轴题你给她讲过极其类似的呢!
今年你没考状元也是好事情,不然学校会有更多舆论压力,状元复读又考了状元,那可是爆炸性新闻,学校可不想整天应付那些媒体。”
章原点点头,心里不再那么愧疚了。
郑启思接着说:“按照你的规矩,伊灵的‘辅导费’己经转到福利院账户了,10万块钱代表我个人的心意,代我向郝院长问好,如果福利院需要咱们学校给予帮助,随时跟我说。
你高考的奖学金,会在表彰大会上发到你自己的卡上,将来读大学还需要钱的,自己要存一些……嗨,你嘛,我一点也不担心,你这个年龄靠自己就挣这么多钱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章原礼貌地说:“谢谢校长!”
“不过,你自己也要为将来做打算。
今年还打算复读吗?
站在学校的角度,你这样的学生,没有人不希望你留下来,你可是学校的宝贝;但作为老师,我还是希望你早点去读大学,学习更多知识。”
“多谢老师关心,大学和一些研究生课程我己经自学完了,目前在写论文,有几篇己经发表了。
我想在学校再待一年,明年再去读大学。”
“你这孩子实在不需要人操心,我那女儿就不一定啦!
以后在大学里,恐怕还要你辅导她数学呢。”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伴随着敲门声和一声清脆的“爸”,伊灵就到了。
“说过多少次了,在学校里不要叫爸,叫校长或者老师!”
郑启思嗔怪道。
“好的,爸。”
郑伊灵调皮地说道,“章老师也在啊!
大神,受我一拜!
最后一题你居然押到了考点!
你知道吗,我在考场上看到后差点叫出声来。”
章原赶紧扶她,说:“可别叫我章老师,我更受不起你这状元的大礼。”
“主要是今年的理科数学太简单了,根本拉不开分数。
今年理科状元数学考150,是因为他可以考150,你考150是因为满分只有150。
暑假旅游,一起去上海吧,我请客,我现在可是有钱人!”
说着,伊灵傲娇地看着郑启思。
显然这是父亲对女儿的奖励。
“恐怕你得自己去了,章原要去匈牙利的联谊学校参加比赛。”
“什么?
怎么可以这样,你不早说,早说我就把毕业旅行改为去匈牙利了!”
“别胡闹,章原是去比赛的,又不是去玩的,你跟其他同学不是很早约好去迪士尼玩了吗?”
“气死我了,你欠我一次旅行,章原同学,我走了!”
这回她也不叫章老师了,气呼呼地走出校长室。
“这孩子!
别管她。
我刚才就想跟你说,下个月,陈副校长带队去匈牙利罗兰中学访问,其中一项是参加他们学校组织的匈牙利中学数学竞赛,咱们作为友好学校,第一次受邀前去比赛,这项任务自然就交给你了。”
“我没出过国,还没办过护照。”
“这个你不用担心,明天陈副校长会带你去办理,其他东西他也会给你打理好。
还有个事情,想听听你的看法。
今天的面试你也参加了?
你觉得这批来面试的老师怎么样?”
“我觉得有不少优秀的老师,比如江老师,看得出他很有经验,很有实力,教我们学校的精英班没问题。”
“还有吗?
还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老师?”
章原略微沉思,说道:“我觉得咱们学校每年考入名校的学生很多,但成绩很差的学生也不少,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可能需要一些教学更耐心的老师多辅导一下。
像今天那个背圆周率的老师就挺适合。”
郑启思心里一惊,没想到眼前这个学生居然能想到自己一首忧虑的事情。
“何以见得呢?”
“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我帮老师改过试卷,看到过成绩统计。
在校外辅导学生的时候,听学生和家长说,在学校里跟不上,只能在校外上辅导班。
我想学校应该多关注一下成绩在中下游的学生。
虽然好学生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但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更能提升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看来章老师这个称呼,伊灵可没有乱叫啊。”
郑启思笑着说,“你比咱们学校大部分老师更有见识。”
章原不好意思地说:“校长也开我玩笑了。”
“那为什么你觉得那个背圆周率的老师比较适合呢?
她是应届毕业生,还没有什么教学经验。”
“我中午恰巧遇到她了,看得出她是快要毕业的大学生。
她中午主动给我讲过题,很有耐心。”
“哈哈,给你这个高考状元讲题……那你为什么让她背圆周率呢?”
“我看她用的手机壳是个圆周率符号,想试试她是不是真的对数学感兴趣。
虽然这不能完全说明什么,但她真能背出那么多位,起码对数学有一定的热情。”
郑启思由衷地点点头,然后对章原说:“对咱们学校的教学工作,还有什么建议吗?”
“系统的建议也谈不上。
我觉得除了任课教师以外,可以设立专职的辅导老师,负责在自习课上给学生答疑讲题。
您也知道,我平时在给外面的学生辅导功课,对课外辅导了解一些,现在的辅导机构很多,虽然收费很贵,但依然很有市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咱们学校可以配备相应的辅导老师,一方面减轻家长负担,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咱们学生的成绩。”
郑启思认真地听完章原的建议,凝思了片刻,对他说:“好。
高考结束了,你先好好放松一下吧。
和以前一样,有事学校会联系你,没事的话,你可以自由地出入学校。”
章原离开了校长室,郑启思陷入了沉思。
他真没想到一个年纪轻轻的学生,能关心学生成绩两极分化这种问题,还留心了好老师,给出了好建议。
他是去年的高考理科状元,今年的探花,但成绩好的学生未必就有社会责任感。
大部分高中生只关注自己的成绩,大学生关注奖学金,毕业后关心自己的就业,老师关心好学生的成绩,看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奖金。
这些说来也是正常的,身外之事,高高挂起,做好自己,己是不错。
这几年,章原靠给学生辅导赚了不少钱,其实也不能说是赚,他要求家长把这些辅导费以捐款的名义转给福利院,自己不收分文。
这应该也是章原不去上大学的原因之一。
光这些举动,就足以让郑启思佩服。
三十年前,郑启思和同乡何鲁般一起参军。
何鲁般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匠,从何鲁般的名字不难看出,父亲肯定想让他子承父业,但那个时代当兵入伍是很多孩子的梦想。
入伍一年后,他们随部队参加了老山战役。
退伍后,何鲁般开始从承包小工程做起,慢慢做大做强,成了一名了不起的企业家。
郑启思则考进了中学,做了一名语文老师。
九十年代的教育还不发达,郑启思在外考察学习的过程中萌发了创办民办教育的想法,何鲁般作为老乡又是过命的战友非常支持他。
办学校需要大量资金,虽然战友全力支持,但也不能一首亏本开展,所以他采取的是多招收赞助生,多赞助优秀生的办法。
一些中考不理想,不能上高中的学生,可以交赞助费来上振华高中,还有很多复读生也可以通过交费来就读;而一些优秀的中考生,振华高中给出免学费甚至高额奖学金的待遇,吸引他们来报名,这些学生将来又能给振华中学带来荣誉;一些学区不好的学生想读好的初中,一个方法是买学区房,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多花钱来振华上好初中;艺术生,国际生也能为学校带来大量资金。
如此几年下来,好学生给学校带来了美誉度,家里不差钱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获得了上好学校的机会,各取所需,良性循环。
然而,这真是“良性”的吗?
章原说的没错,现在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改革开放是让大家“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如今,一部分中国人先富起来了,国家正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
成绩的两极分化就像贫富差距,作为学校的掌舵人,郑启思觉得自己也要做教育方面的改革。
教育要改革就要先从教师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