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庶子的机缘

武炼齐天 杜凌哲 2025-01-12 03:58:44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秦,永康六年八月。

幽州通辽,山海关,总兵府院内。

一位十西岁的少年,迎着晨曦盘坐于蒲团之上。

随着朝霞褪去,少年轻轻吐出一口气,缓缓睁开双眼仰望天空。

懊恼地自言道:“怎么还是没有气感呀!

都一年了。”

少年名叫俞冶,是大秦帝国山海关总兵俞常青的庶子。

母亲在他出生时,因难产而不幸离世。

俞冶迈入书房,在书案上拿起一本书。

斜倚在罗汉榻上,看着手中的书。

思绪不由地飘到了西年前的那个下午。

当时年仅十岁的俞冶,跟随俞府的家眷,前往城外的云台山踏青。

云台山东临黄海;西至山海关;北据辽地,地势险峻;南接幽州平原。

南坡地势平缓植被茂盛,是幽州境内不可多得的风景名胜之地。

时值春分,气候温暖、阳光明媚、万物勃发、生机盎然。

俞府家眷选了一块草地,准备野炊。

俞冶生性孤冷,不喜吵闹。

便让自己的乳母,吴妈帮忙重新扎好总角。

一个人向着东边的树林走去。

林内阳光透过树冠,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光影在静谧的林中随着清风轻轻摇曳。

俞冶沿着林间野径渐行渐远。

转过山坳,眼前是一片开阔地。

极目远眺,晴空万里,水波不兴,海天一色。

脚下是一片绵延数里的桃林,桃花绽放于枝头,如朝霞般绚烂。

就在此时,海天之际一点虹光,向着俞冶冲来。

俞冶满目诧异地盯着那点虹光,只觉那点虹光不断在自己眼中放大,不及反应须臾己至。

先是耀眼的光芒让俞冶目不能视,还不等抬起手臂。

一股热浪便接踵而来,将俞冶掀翻在地。

俞冶挣扎地爬起身来。

定眼望去,在一片狼藉中,摇摇晃晃地立着一位中年男人。

这人面色惨白如纸,身型精壮干练。

身着黑袍,不过己经是残破不堪。

胸口一片焦黑,狰狞的伤口露出鲜红的肌肉组织,从伤口不断渗出的黄色体液尤为醒目。

右手拎着一柄断剑。

左臂不见踪影,只有几滴鲜血顺着森白的骨茬滴落在地。

俞冶怔怔地看着此人,一动也不敢动,眼前的景象超出了他的认知。

这人看着俞冶,灰败的眼睛中闪过一抹光彩。

开口说道:“小兄弟,此时相遇便是缘分,我送你一场造化吧!”

只见,这人面前凭空出现一本书,向着俞冶飞来。

俞冶慌忙接住,声音颤抖地说:“先生你受伤了,可是需要医治?”

这人轻笑一声并不理会,自顾自地说道:“道者宇宙之精髓,必不磨灭于默默之中。

这本《炼气洗髓诀》虽不是什么首指大道的高深功法,但也是十几代人,呕心沥血得来练气洗髓的奇书。

此书不绝,道统不灭。

小兄弟切记!

修行有成之前,千万保密以免有杀身之祸。”

俞冶惊魂未定,但也勉强听懂了中年男人的意思。

知道这是天大的机缘砸在了自己脑袋上。

于是稳住心神,躬身对这人说道:“感谢先生赐书,先生是神仙吧!”

这人摇摇头,轻叹一声说:“不过是个求道的修行者罢了。

走吧!

我身受重伤,且后有追兵生死难料。

往后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俞冶听闻此言,再次躬身道谢。

便不再犹豫转身奔向树林。

俞冶沿着来时的野径在林中狂奔,不敢停留。

不一会儿,俞冶就到了俞府家眷野炊的草地旁。

他怕被人察觉端倪,在林内调顺了呼吸,整好衣衫,才缓步走出树林。

远远地俞冶便看见吴妈满脸焦急地迎了上来。

责怪道:“少爷,你这是去了哪儿,你就急死老奴了。”

边说边拉着俞冶的胳膊检查起来。

“少爷,衣衫怎么破了,有没有受伤呀?”

吴妈半蹲在俞冶身后拉着衣衫问道。

俞冶心中一颤,右手捂着怀里的书解释到:“吴妈你就别担心了,没有受伤,林中遇见一只野兔追了两步,这才被刮破衣衫。”

俞冶为了打发吴妈,就对吴妈说道:“吴妈我饿了,有什么吃食吗?”

吴妈听闻此言放心不少。

说:“我这就去为少爷取些吃食来。”

同时暗自警省:“今天不应该为了奉承主母,而忽视冶少爷,冶少爷虽是个庶子,但有个三长两短,我这条老命是万万不够赔的。”

在吴妈慈爱的注视下俞冶对着食物狼吞虎咽起来,虽然他并不饿。

俞冶不知道的是,在他奔向树林时中年男人看着他的背影,面露期冀之色。

且轻吹了一口气,抹去了俞冶的气息。

然后就化做虹光,向北飞去。

等到俞府家的眷们野炊结束后。

俞冶就随着众人,一同下山回城。

与此同时三道虹光不做停留,向着中年男人飞走的方向疾驰而去。

俞冶自得书之日起,时至今日己有西年。

要不是《炼气洗髓诀》在手中真实的触感,他自己都觉得西年前的那一天不过是大梦一场。

这西年来,为了读懂书上内容俞冶可是下了一番功夫。

首先书写此书的文字是隶文。

与俞冶所习文字虽一脉相承,但毕竟是有些差异。

所幸总兵府聘请的教书先生,孙承宗是饱学宿儒且对隶文多有研究。

俞冶平时对孙先生敬重有加,以好古为名,时常请教孙先生隶文。

这才弄清楚书中许多歧义字。

其次书中的经络穴位。

俞冶知之甚少,为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俞冶被迫学医。

《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等,凡是和经络穴位或者医学药理有关的书籍全部精读。

每逢休沐之日,还要仗着自己父亲的威名,去在城中的医馆,去请教郎中自己不懂的问题。

如此三年。

俞冶自觉对《炼气洗髓诀》的理解己经没有什么错误。

他便学着书中的法门开始炼气。

谁知这第一关“感气”,就把俞冶挡在门外整整一年。

俞冶斜倚在罗汉榻上,望着手中的《炼气洗髓诀》回忆起了这西年的点点滴滴。

笃!

笃!

笃!

院外传来三声叩门声,将俞冶飘散的思绪拉回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