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时光显影 月糖饼 2025-03-18 02:03:55
>>> 戳我直接看全本<<<<

1 古董相机周明推开那家藏在巷子深处的老相机店门时,门铃发出年久失修的刺耳声响。

五月的阳光被狭窄的巷道挤压成一道细线,斜斜地投射在斑驳的木门上,

照亮了门楣上几乎褪尽颜色的"永光相机行"几个字。

店里弥漫着皮革、金属和樟脑丸混合的古怪气味,

像是被封存了数十年的记忆突然被释放出来。玻璃柜台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老式相机,

从笨重的箱式相机到精致的旁轴相机,每一台都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历史。

周明的目光扫过那些泛黄的价格标签,

数字后面跟着的至少三个零让他这个报社摄影记者暗自咋舌。"随便看看。

"柜台后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店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驼背严重,

正用一块褪色的绒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一台禄来双反相机的镜头。老人抬起头时,

周明注意到他的左眼浑浊发白,右眼却异常明亮,像是能看透人心。周明点点头,

目光却被角落里一台特别的相机吸引。那是一台徕卡III,经典的黑色机身,

镀铬的边缘已经有些磨损,但整体保存完好。他走近,鬼使神差地伸手去拿。"小心点,

年轻人。"老人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吓得周明差点把相机摔了。

老人不知何时已经悄无声息地站在他身旁,枯瘦的手指上布满了老人斑。

"1937年的型号,"老人继续说,声音低沉得像地底传来的回声,

"战前生产的最后一批,编号很特别。"周明翻转相机,在底部找到了编号——37521。

当他的指尖触碰到那串数字时,一阵奇怪的刺痛感从指尖窜上手臂,仿佛有电流通过。

他轻轻抚摸过冰凉的金属表面,相机取景器反射的光斑在他脸上跳动,

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涌上心头,仿佛这台相机在呼唤他。"多少钱?"他问道,

尽管知道这种收藏品的价格可能抵得上他三个月的工资。老人眯起那只完好的右眼打量他,

目光锐利如刀:"年轻人,这台相机有些特别。它拍出的照片...不太一样。"周明笑了,

手指仍留恋地在相机快门上摩挲:"老相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像风格,

这正是它们的魅力所在。""不是风格的问题。"老人摇摇头,

脖子上的皱纹像树皮一样层层叠叠。他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如果你真心想要,

三千块。"这个价格低得离谱。周明知道,

品相完好的战前徕卡III在收藏市场上至少值两万。他几乎没有犹豫:"我要了。

"老人深深看了他一眼,转身去拿包装盒时低声说了句什么,

周明只捕捉到几个零碎的词:"...血光之灾...因果..."交易完成后,

老人突然抓住他的手腕。那只手冰冷得不似活人,力道却大得惊人:"记住,

看到什么不寻常的东西,不要害怕。把相机还回来,只有我能处理它。

"周明感到一阵莫名的不安,但很快被获得心仪相机的喜悦冲淡。他谢过老人,

带着新宝贝离开了店铺。走出巷子时,他回头看了一眼,老人仍站在店门口,

逆光中只剩一个佝偻的剪影,那只完好的眼睛却异常明亮,像是黑暗中点燃的蜡烛。

2 神秘照片周明回到家时,暮色已经浸透了整座城市。

他的单身公寓位于老城区一栋六层板楼的顶层,没有电梯,每次爬楼梯都让他气喘吁吁。

但今天,怀揣着那台古董相机的兴奋让他一步跨两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疲惫。

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格外清脆。推开门,五月的暖风从敞开的窗户涌入,

掀起书桌上散落的几张照片。周明反手锁上门,将相机包小心翼翼地放在茶几上,

像是放置一件易碎的珍宝。公寓不大,四十平米的空间被划分成开放式的一室一厅。

客厅兼做他的暗房,

霓虹下的流浪歌手、暴雨来临前拥挤的公交站台...每一张都是他这些年积累的城市记忆。

另一面墙则挂着各种相机配件和冲洗工具,井然有序地排列在软木板上。

周明脱下外套挂在门后,迫不及待地取出那台徕卡III。在客厅暖黄色的灯光下,

相机表面的细小划痕泛着岁月的微光。他摩挲着冰凉的金属机身,

指尖能感受到每一道凹痕和凸起,仿佛在触摸一段凝固的历史。

"1937年..."周明轻声念道,想象着这台相机见证过的时光。他转动镜头环,

听到内部机械结构发出细微的"咔嗒"声,就像老式钟表的齿轮在相互咬合。

取景器有些模糊,他对着灯光哈了口气,用衬衫下摆轻轻擦拭,

突然注意到取景框边缘刻着一行几乎被磨平的小字——"Zeit sehen",

德语的"看见时间"。"奇怪的原厂刻字。"周明皱了皱眉,将相机翻转过来检查底部编号。

37521,这个数字不知为何让他联想到生日密码,虽然他自己是1989年出生的,

与1937年相隔半个多世纪。当他打开相机后盖时,

一股混合着檀香、金属和某种古老纸张的气味扑面而来,像是打开了一本尘封多年的古籍。

更让他惊讶的是,相机里竟然装着一卷胶卷!周明小心翼翼地将它取出,

对着灯光观察——这是一卷伊尔福HP5 400黑白胶卷,已经使用了大约一半。"见鬼,

这卷胶卷怎么可能保存这么久..."周明喃喃自语。作为专业摄影师,

他知道未冲洗的胶卷保存期通常不超过十年,而这卷胶卷如果真是1937年装进去的,

已经过去了八十二年。他走到工作台前,从抽屉里取出黑色暗袋,

将双手伸进去摸索着取出胶卷。指尖传来的触感让他心跳加速——胶卷边缘已经有些脆化,

但整体似乎还保持着韧性。这完全违背了摄影常识。暗房里,周明拉紧遮光帘,

打开暗红色的安全灯。在诡异的红光笼罩下,他熟练地将胶卷装入显影罐,

动作轻柔得像在进行一场外科手术。当显影液倒入罐中时,他下意识地屏住呼吸,

耳朵紧贴罐壁,捕捉药液与胶片反应的细微声响。

"应该已经失效了..."周明盯着计时器,心里已经给这卷古董胶卷判了***。

但当三分钟显影时间结束时,他还是按照标准流程倒出显影液,注入停显液,然后是定影液。

整个过程中,一种莫名的期待感在他胸腔里膨胀,就像小时候等待圣诞礼物揭晓的那一刻。

当最后一步水洗完成,周明迫不及待地打开显影罐。令他震惊的是,

胶卷上竟然真的显现出了清晰的影像轮廓!他颤抖着将胶卷挂起来晾干,

水珠从胶片表面滑落,在红色灯光下像一滴滴血泪。

等待胶片干燥的半小时像是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周明在暗房里来回踱步,

时不时凑近查看胶卷的状态。终于,当他将干燥的胶片放入放大机,投射到相纸上时,

第一张照片在显影液中逐渐显形的瞬间,

他的心脏几乎停跳——照片上是一个穿着素色旗袍的年轻女孩,约莫十***岁,

站在一条老式街道上。女孩留着齐耳短发,面容清秀,但眼神中透着超越年龄的忧郁。

她身后是"永和茶楼"的招牌,

门楣上挂着的日历清晰地显示"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十八日"1937年5月18日。

更诡异的是,照片右下角有一个模糊的身影,似乎正举着相机拍摄这个场景。

"这不可能..."周明的手剧烈颤抖,差点打翻显影盘。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快速冲洗出剩余的照片。随着一张张照片在红色灯光下显现,

他的后背渐渐被冷汗浸透——第二张照片,女孩站在茶楼门口,抬头望着天空,

表情惊恐;第三张,她倚在路边的梧桐树下,手里攥着一张纸条;第四张,

她与一个中年男子交谈,男子穿着长衫,面容严肃;第五张,她直视镜头,

嘴唇微张仿佛在说什么,眼睛里闪烁着泪光...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