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初到城市,满怀希望

陈牧站在大学宽阔的林荫道上,看着两旁高大笔直的梧桐树。初秋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地面上,斑驳的光影里,他感到一股说不出的欣喜与紧张。

身为一个来自西部偏远农村的小镇青年,他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知识改变命运”。他坚信,只要努力读书,总能出人头地。一路考上重点大学,继而拿到公费留学名额,远赴海外攻读博士;毕业后又被这魔都的一所震旦大学招聘录用,成为一名年轻的博士教师。

本以为这是人生的高光时刻,却没想到,现实远比他想象的要残酷得多。

“你是谁啊?刚来?哪个学院的?”宿管大叔不经意的冷漠目光与略带不耐烦的口气,让陈牧第一次感受到了“城市归属感的缺失”。他耐心解释自己的身份,出示学校发的教师证件,那大叔这才点点头:“新来的教师啊?行吧,去后面找找房间。”

后面是一排简陋的教师宿舍,建于上世纪***十年代,房间狭小破旧,走廊里霉味与尘土味交杂。好在陈牧向来吃苦耐劳,对宿舍条件没有太多苛求。他在海外留学时也经历过艰苦的日子,靠打工攒生活费,只要能省下更多时间做学术研究。

“只要给我一个安静的空间,我就能潜心教书,努力科研。”这是他内心坚定的信念。于是他简单收拾了行李,将床铺和书桌理好。一张小小的书桌贴着窗台,他把带回来的学术论文、教材整整齐齐地码在桌上。看着那一叠叠珍贵资料,他心中隐隐燃起了斗志。

远处,大学主楼矗立在阳光下,象征着知识与未来。然而,在教学楼门口,偶尔有学生看到陈牧提着简单的行李,就用奇怪的眼神瞟他一眼。那些眼神,有冷漠,也有好奇,更有几分不屑。似乎在大城市的人看来,这样衣着朴素、气质上略显青涩的青年,并不足以让他们正眼相待。

这让陈牧想起了父亲在他临行前的叮嘱:“孩子,外面世界大,人心复杂,你可要小心,别丢了咱农村人的勤恳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