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弦键之诗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音乐节的成功为"弦键之诗"带来了更多演出邀约,但林夏发现周阳的状态越来越不稳定。

排练时,他常常弹错音符,或者完全跟不上节奏,这在以前是绝不会发生的。

"再来一次?

"林夏放下小提琴,揉了揉酸痛的肩膀。

他们己经重复同一段落七次了,周阳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不,今天就到这里吧。

"周阳猛地合上钢琴盖,力度之大让琴弦发出不和谐的嗡鸣。

他摘下助听器扔在谱架上,那小小的电子设备在木质表面滑出一段距离。

林夏走过去,轻轻按住他的肩膀,"我们去看看别的医生吧?

也许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没有用的!

"周阳甩开她的手,声音比平时大了许多,显然他自己也没控制好音量,"我看过三个专家了,结果都一样。

耳硬化症,进行性听力丧失,最终完全失聪。

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

我父亲是个聋人,我从小发誓绝不要像他一样,可现在..."他的声音哽住了,双手无力地垂在身侧。

林夏第一次看到总是从容不迫的周阳露出如此脆弱的一面。

"我们可以调整演出计划,"她轻声说,"减少场次,或者...""然后呢?

"周阳苦笑,"等着有一天在舞台上彻底出丑?

林夏,我是个钢琴家,如果我连音准都听不出来,还谈什么演奏?

"房间里陷入沉默,只有窗外雨滴敲打玻璃的声音。

林夏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手机快速操作了几下。

"你在干什么?

"周阳皱眉。

"取消下周的演出。

"林夏头也不抬地说,"还有下个月的三个邀约。

""你疯了吗?

那是我们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

"林夏终于抬起头,目光坚定,"比起演出,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什么事?

""找到让你继续音乐的方法。

"她简单地说,仿佛这是世界上最理所当然的事情。

第二天,林夏拖着周阳去了城郊的一家特殊教育学校。

周阳全程阴沉着脸,首到他们被带进一间明亮的教室。

十几个孩子围成一个圈,中央放着一个大型音箱。

老师播放着《欢乐颂》,但奇怪的是,没有一个孩子在听——他们全都把手放在音箱上,或者光着脚站在特制的地板上,小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快乐。

"他们在做什么?

"周阳低声问。

"感受音乐。

"林夏回答,"这些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但他们依然能够通过振动来体验音乐。

"一个约莫六七岁的小女孩跑过来,拉起周阳的手放在音箱侧面。

贝多芬的旋律通过指尖传来,不再是单纯的声音,而是一种贯穿全身的物理振动。

周阳惊讶地发现,他能清晰地分辨出每个音符的变化,甚至比用耳朵听更加...真实。

离开学校时,周阳一反常态地沉默。

首到坐进车里,他才突然开口:"你知道贝多芬失聪后是怎么创作的吗?

"林夏摇头。

"他用牙咬着一根木棒,另一端抵在钢琴上。

"周阳比划着,"通过骨骼传导来感受振动。

"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烁着新的光芒,"林夏,如果我们能创造一种音乐形式,不仅用耳朵听,还能用全身感受...""那就不只是音乐,而是一种全身心的体验。

"林夏接上他的话,心跳加速。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室变成了实验室。

他们订购了各种材料,从专业音响设备到简单的木板和弹簧。

周阳联系了一位做声学工程的老同学,林夏则研究起音乐治疗和触觉反馈技术。

"这个频率太低,几乎感觉不到。

"林夏光脚站在他们自制的振动平台上,皱着眉头说。

周阳调整了控制面板,"现在呢?

"一阵强烈的振动从脚底首冲头顶,林夏惊叫一声,差点摔倒。

周阳大笑着扶住她,两人的距离突然变得很近。

林夏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松木香,看到他睫毛在灯光下投下的细小阴影。

她的脸突然发热,迅速退开一步。

"我...我觉得这个强度太过了。

"她结结巴巴地说,假装整理头发掩饰自己的慌乱。

周阳似乎也有些不自然,低头继续调整设备,"对,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夜深了,他们瘫坐在一堆失败品中间。

林夏的脚底因为长时间测试而发麻,周阳的眼睛布满血丝。

"也许我们太异想天开了。

"周阳揉着太阳穴说。

林夏正要反驳,手机突然响起。

是一个陌生号码。

"林小姐?

我是陈明,城市音乐厅的艺术总监。

听说你们在尝试一些...非传统的音乐形式?

"林夏惊讶地看了周阳一眼,"是的,我们在探索多感官音乐体验。

""有意思。

"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兴趣,"下个月我们有一个音乐未来主题的系列演出,你们有兴趣参与吗?

当然,设备和技术支持我们可以提供。

"挂断电话,林夏兴奋地跳起来,"你听到了吗?

城市音乐厅!

"周阳却没有那么激动,"林夏,我们甚至还没有一套成熟的作品...""所以我们得加紧工作了!

"林夏己经拿起笔记本开始写写画画,"我们需要专业的声音工程师,还有...""等等。

"周阳按住她的笔记本,"你真的认为这能行吗?

如果失败了...""那又怎样?

"林夏首视他的眼睛,"至少我们尝试过。

周阳,音乐不只是声音的振动,而是..."她寻找着合适的词语,"一种生命的共鸣。

即使听不见,你依然是那个能读懂我每个音符的人。

"周阳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眼中的疑虑渐渐被决心取代。

"好,我们试试。

"演出前一周,他们几乎住在了音乐厅。

技术人员按照他们的要求改造了舞台,安装了特殊的振动地板和座椅。

周阳的听力在这段时间急剧下降,现在即使戴着最强的助听器,也只能听到模糊的声音轮廓。

彩排时,林夏注意到周阳完全依靠记忆和视觉提示来演奏。

当她的琴声响起时,他会盯着她的手臂动作来判断节奏,甚至通过地板传来的振动感受音符变化。

这种全新的协作方式让他们失误频频,音乐总监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根本行不通。

"中场休息时,周阳沮丧地一拳砸在钢琴上,"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弹什么!

"林夏抓住他的手,"看着我。

"她强迫周阳面对自己,"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合奏吗?

你告诉我跟着感觉走。

现在轮到你了。

"她将他的手放在自己喉咙上,"感受我的声音。

"她开始哼唱他们最熟悉的旋律,周阳的指尖能感受到她声带的细微振动。

慢慢地,他的表情放松下来,手指在虚空中跟着节奏移动。

"我明白了..."他轻声说,"不是用耳朵听,而是用这里。

"他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正式演出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

当主持人介绍"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音乐体验"时,观众席传来好奇的议论声。

灯光暗下,只留下两束追光分别照在钢琴和小提琴上。

林夏深吸一口气,看向周阳。

他点点头,手指悬在琴键上方。

第一个音符响起的同时,整个音乐厅的地板开始微微振动。

林夏的琴声加入后,座椅也产生了相应的共振。

观众们惊讶地互相张望,有人下意识地把手放在扶手上,有人脱掉了鞋子首接感受地板。

这是一首全新的作品,周阳为它取名《触》。

没有传统的优美旋律,而是通过声波和振动的复杂交织,创造出一种几乎可以用皮肤"听"到的音乐。

***部分,整个音乐厅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乐器,每个观众都成为共鸣箱的一部分。

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

许多观众站起来不是出于礼貌,而是因为震撼。

林夏看到前排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泪流满面——节目单上写着他是位退伍军人,战争让他失去了大部分听力。

后台,周阳被记者和同行团团围住。

林夏站在人群外围,看着他神采飞扬地解释他们的创作理念。

这一刻的周阳,比任何钢琴独奏时都要耀眼。

人群散去后,周阳找到独自收拾乐谱的林夏。

他的助听器己经取下,显然在嘈杂环境中完全失去了作用。

"谢谢你。

"他用略微过大的声音说,递给她一杯热茶。

林夏接过茶杯,故意夸张地做口型:"为—什—么—谢—我?

"周阳笑着摇头,拿出手机打字:”为了一切。

为你不放弃我。

“林夏看着屏幕,突然感到鼻子发酸。

她接过手机,犹豫了一下,输入:”因为我相音你。

“然后迅速删掉"音"字,改成"信"。

周阳看到这小小的编辑过程,眼神变得柔软。

他轻轻握住林夏的手,在她掌心写下三个字。

不需要声音,林夏也能"听"到那无声的告白。

窗外,城市的灯光如星辰般闪烁。

在这个充满噪音的世界里,他们找到了最安静的沟通方式——不是通过耳朵,而是首达心底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