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一脉微如线

斯文一脉微如线

作者: 编辑委员会

其它小说连载

《斯文一脉微如线》是网络作者“编辑委员会”创作的其它小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韩维周阎铁详情概述:第一部分郑州文化扫描荡气回肠的黄河乐章张子新 燕/新 建/图谷雨过后再无醉入人间四月郑州黄河文化公园、花园口游览区柳枝吐百花争漫步母亲河人们踏青赏陶醉在最美春光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亘古以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中华儿滋润着神州大她以劈山斩石、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雄伟气铸就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兼容并蓄、厚德载物、开拓创新的民族精...

2025-05-19 09:58:21
第一部分
郑州文化扫描
荡气回肠的黄河乐章
张子明 孙新峰 成 燕/文 李新华 马 建/图
谷雨过后再无寒,醉入人间四月天。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花园口游览区柳枝吐绿,百花争艳。漫步母亲河畔,人们踏青赏景,陶醉在最美春光中。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亘古以来,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中华儿女,滋润着神州大地。她以劈山斩石、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雄伟气魄,铸就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兼容并蓄、厚德载物、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不仅是一条自然之河,更是一条生命之河、文明之河、生态之河!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恢宏史诗。位于黄河之滨的古都郑州,正在全力建设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征程中奋楫扬帆,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一条河涵养一座城
浩瀚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日的黄河郑州段,天湛蓝,树葱茏,水天相连。融融春光中,河畔飞鸟翔集,芳草如茵,动静之中演绎生态之美。
最近,酷爱黄河文化的市民马玉林饱蘸浓墨写下的黄河抒怀佳作在朋友圈广为流传:层峦耸翠,绿掩亭阁;清湖潋滟,水映云天。湖光山色,鸟飞鱼戏;曲径通幽,蝶桥浮水。堤岸观涛浊水浪急,渚水垂钓渔歌唱晚……
也许,在每位郑州人心中,都流淌着一条奔腾向前的河流,承载着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希望,见证着这座3600年古都的光荣与梦想。
郑州地处黄河流域腹地,在黄河文化中居于中心地位。俯瞰黄河郑州段,西起巩义,东至中牟,流经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郑东新区等沿黄区域,长约160公里。这里河洛文化、商都文化、农耕文化、根亲文化等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古战场、古石窟、古建筑星罗棋布,奇险壮美的黄河自然景观与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融为一体,大河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黄河东西向穿越郑州大都市区中心地带,是联系洛阳、开封、焦作、新乡等地区的生态纽带,更是郑州大都市区极具发展潜力的活力区域。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黄河郑州段旅游资源具有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深度融合特征。这里是中华文明源头,黄河风光独特,文旅资源品位高。该段拥有人文景观类旅游资源330多处,自然景观类5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多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像一条璀璨的缎带,黄河不仅为古都郑州撑起绿色的生态屏障,讲述着动人的黄河故事,更吸引着成千上万海内外游客来到母亲河畔,饱览壮美辽阔的大河风光,穿越时空隧道与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睿智对话。
一条河锤炼一座城
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母亲河奔腾万里流至郑州,终于摆脱山岭的束缚,一改浊浪滔天的气势,呈现辽阔平缓、黄波金浪的迷人风采。
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阎铁成说,母亲河不仅孕育了河洛文化、黄帝文化等多元文化,也筑起了嵩山文化丰碑。在生生不息、博大包容的黄河文化之上,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与母亲河相依相偎,其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潜移默化地锤炼了郑州人不畏艰难、勇敢拼搏的精神气质。
北临滔滔黄河,南依巍巍邙山,东临京广铁路,西望桃花峪和楚汉争霸古战场,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拥有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这里是地上“悬河”和黄淮平原的起点,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形成博大、雄伟、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
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集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弘扬华夏文明于一体,被誉为万里黄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20世纪70年代初,这里却是一片漫天黄沙的荒山秃岭。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前身为郑州邙山提灌站,始建于1970年。“20世纪70年代,我们克服艰难险阻开山修路,架管道,修水池,购苗木,在新开的层层台田上栽植松柏、核桃、石榴、椿树等适应山区生长的树木,使小顶山成为这一带最早绿化的山头。”参与邙山提灌站建设的不少老职工谈起这段艰苦岁月依然记忆犹新。从1977年开始,郑州每年开展全民邙山义务植树活动,至1993年,提灌站周边18个山头全部披上绿装,管网也覆盖到山头。
50多年来,秉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经过几代人艰辛努力,终于让昔日的荒山秃岭换新颜:该公园已建成炎黄广场、中华百位历史名人雕塑群、黄河碑林、黄河地质博物馆等40余处景点,绿化荒山8000余亩,栽植各类树木达400余种,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管委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西望“黄河之水天上来”,东观“奔流到海不复回”,近赏浊浪翻滚气势壮,远看浩瀚博大内涵深。面对黄河,每位中华儿女都会油然而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高达106米的炎黄塑像已成为中华儿女的心灵坐标,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拜谒;炎黄广场上,国内规模最大的历史名人雕塑群巍然矗立,中华历史上118位风流人物在这里相会。远眺壮美黄河滚滚东去,一泻千里,河面上长虹飞架,蔚为壮观。
击鼓催征,踔厉奋发。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古都郑州正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等工作。锚定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目标,郑州正奋力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一条河描绘一座城
如诗如歌的壮丽画卷
大河高歌东赴海,万仞嵩岳立天中。
一条充满生机的生态河、传承历史的文脉河、景美惠民的幸福河正在奔腾向前,一曲激越昂扬的郑州“黄河号子”正在奏响荡气回肠的黄河颂歌。
以打造“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为支撑,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建设为总纲,郑州市正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世界大河文明展、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一场场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会,成为黄河儿女对黄河母亲的深情告白。多姿多彩的黄河文化,让古都郑州向世界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近年来,郑州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除成功举办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推出“世界大河文明展”“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等精品展览,高水平举办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还创新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等系列大型文化活动,为弘扬黄河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力支撑。
赫赫始祖,泽被华夏。每年农历三月三,一年一度的根亲文化盛事——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如约而至,无数华夏儿女或从五湖四海奔赴大典现场,或网上祈福,共赴“心灵之约”,礼拜人文始祖。近年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组委会还开通了网上拜祖祈福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拜祖并重,通过网络遥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成为全球中华儿女共同的珍贵记忆。
黄河文化,光彩夺目。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自2021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活动期间,一道道出新出彩、特色鲜明的黄河文化大餐让人目不暇接、收获满满。黄河儿女走进“天地之中”——功夫郑州,探珍宝、赏艺术、拜始祖,感受厚重多彩的黄河文化,聆听动人的黄河故事,在这里共同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绘就了黄河文化交流互鉴的绚烂篇章。
大河奔腾,不舍昼夜;实干筑梦,气象日新。看母亲河畔,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成千上万的郑州人正用脚丈量着大地,用心规划着未来,为描绘新时代壮美的黄河文化画卷着色赋彩。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统领,郑州市高水准规划沿黄文化旅游带,将黄河沿线生态保护与文化挖掘有机结合起来,高标准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努力把黄河郑州段建成世界级黄河文明寻根圣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光体验目的地。围绕“黄河、黄帝、古都、嵩山、运河”等核心资源要素,郑州市大力发展精品民宿、文化研学、生态观光、“非遗”展示、田园体验等全域旅游新业态,全力打造“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力量,是最深沉、最持久、最强大的力量。奔腾吧,母亲河!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傅西洲江之虞小说在线阅读
  • 沈清宴温南枝全文
  • 道术无限升级,九叔人麻了
  • 叶罗丽文茜开始摆烂后
  • 沈清晏免费阅读
  • 凹凸世界人员名单
  • 沈清宴温南枝免费阅读